金针蘑怎么生 金针蘑的种法
时间:2023-09-14 15:51:51 作者:三体 金针菇怎么种植
1、配制菌料:需要选择新鲜、干净、健康的材料进行配制。2、装袋灭菌:菌种袋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处理。3、接种培育:将菌种袋放置在温度为20-25℃左右环境中,进行接种,用透明的薄膜覆盖。4、环境管理:需要每天喷洒水雾,保持环境的湿润度,喷水时要避开菌菇;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性。
金针菇别名冬菇、朴蕈、绒毛柄金钱菌等,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
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茄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种植。金针菇在我国分布广泛,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
金针菇颤答哗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凉拌菜和火锅的举猜上好食材,其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
正确种植金针菇的方法怎么种植金针菇
1、养料配制。金针菇的栽培由菌丝的发育开始,在种植之前,先要配制好培养料。培养料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州余棚加入适量的麦麸、石膏、木屑、玉米芯等材料,加入清水搅拌,连续搅拌三天,保证养料无霉变,自身新鲜干净。将选取的菌料放在专用的菌种袋册则中,放在高压环境下进行灭菌,喷洒少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2、接种处理。处理好的培养料放入接种室中等待接种,将养料均匀铺在接种床上,铺上5-8厘米,铺设完成后进行降温处理,将温度保持在25℃左右。将菌种均匀的放入培养料中栽培,在上面覆盖一层透明的薄膜,注意,全程做好消毒工作。接种后,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进行管理,在出菌过程中,还需将养料中的菌种清除。
3、出菇管理。在培育出菇期间,室内的温度要随之下降,控制在10-15℃之间。当毁梁菌柄长到2公分时,要将湿度保持在90%左右,当长达10公分的时候,及时控制喷水,控制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左右。在出菇前2-3周,要保持室内流通的空气。
4、适时采收。金针菇发育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一般情况下,一般长到12-15厘米时便可收获了。
金针菇的种植方法
1.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金针菇,是指将培养料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产量高。�
(1)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0℃,最佳23℃;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3~18℃,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于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
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江南诸省通常以10~11月间接种,经过1个月左右发菌培养,到11~12月间进轮散入出菇。高海拔气温较低的山区和长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种,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种,加温发菌春季长菇。低海拔的唯逗平川地区,应适当推迟接种。为了解决夏季金针菇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冷库生产金针菇。�
(2)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3)原料配比�
①棉籽壳100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黄豆面1.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2.
③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求新鲜、干净、无霉变。�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
(4)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5)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6)出菇管理
袋栽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五种:�
①满袋装料,套袋出菇。�
②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
③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
④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
⑤中间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1天→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获4茬菇。�
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①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来在生产中探索出的新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场地利用率,提高产量,提高金针菇质量。具体方法是将两端袋口解开,将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据袋的长短决定一端解口或两端解口,一端解口摆放方法是将两个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为宜,长度不限。在出菇场内地面及四周喷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盖菌袋。指桐卖此法保温保湿良好,后期又可积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长。�
②保湿通风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内小气候,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风30分钟,约7~10天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保证湿度,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
③掀膜通风抑制。当柄长到3~5厘米时要进行降湿降温抑制。具体措施为停止向地面洒水,掀去塑料膜,通风换气,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长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④培育优质菇。抑制完成后,进入柄伸长阶段,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
A.温度:控制在6~8℃。�3.
B.湿度:空气相对湿度85%~90%。�
C.光照:极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子实体散乱。�
D.二氧化碳:浓度达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长,超过1%抑制菌盖发育,达到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达到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温度在10~15℃条件下,进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从3厘米长到12~15厘米,10天后可长到15~20厘米,这时可根据加工鲜销标准适时采收。�
⑤搔菌灌水。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即用铁丝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约0.5厘米左右,并将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应往袋内灌水,可将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时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况下,金针菇种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转化率可达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