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池塘:池塘要位于光照充足、水源充足的地方,周围要种植水花生等植物用来遮阴,池边可设置围栏或网围栏。2、清塘消毒:清除淤泥,整平池底,开挖入水口和排水口,再用生石灰对池塘消毒,消毒后注水0.6-0.7米,然后施入有机肥,培养天然饵料。3、投放鱼种:用食盐水对鳗种进行消毒后再放苗入池,幼鱼的放养密度为4000-5000条/1000平方米,放苗半个月后将池水的深度增加至1.5米。
一、鳗鱼怎么养
1、选择池塘
(1)养殖池塘应位于光照充足、水源充足且通风的地方,池塘周围要种植一些植物,比如水花生(高度要达到0.8-1米),这样可起到遮阴效果。
(2)土池面积不宜过大,为防止鳗鱼外逃,可在池边源腔慧设置围栏或网围栏。
2、清塘消毒
(1)清除池底的淤泥,然后将其整平,开挖入水口和排水口。
(2)放种入池前10-15天,用生石灰对池塘做消毒处理,用量为100-125公斤/1000平方米,这样可灭杀其中的野杂鱼类和有害生物。
(3)经过消毒后,于种苗入池前5-7天注入新水,注水深度为0.6-0.7米,入水口要用60目的筛网过滤水质。
(4)注水后要施入腐熟的猪粪作为基肥,施肥量为300-400公斤/1000平方米,以便为鳗鱼培育天然饵料,待水质变成浅绿色或黄棕色后即可放入鳗种。
3、投放鱼种
(1)鳗鱼种要求体色为灰色,富有弹性,游泳活跃,相同类型的规格应该整齐,否则它们会互相竞争,影响弱势一方的喂养。
(2)鳗鱼的生长适温为20-28℃,其投放时间以2月份下旬至3月份中旬为宜,投放前要将鳗种放入水中浸泡20-030分钟,使其适应水温。
(3)当袋子内外的温度差距小于5℃时,将其拆开并用小水盆装2-3盆水,然后倒入其中,这样可让鳗种逐渐从高溶解氧状态适应低溶解氧状态。
(4)投放前还需对鳗种做消毒处理,方法为向每100斤水中添加0.75-1公斤食盐,然后放入鳗种浸洗15-20分钟。
(5)幼鱼的放养密度为4000-5000条/1000平方米,若规格达到50克左右/条,则密度要控制在3000-4000/1000平方米,若规格达到100克,则密度要控制在2000-3000/1000平方米。
(6)放苗入池15天后,将池水的深度增加至1.5米。
4、投喂饲料
(1)一般可主喂市场上出售的特殊复合饲料,每50公斤饲料可添加维生素50-60克+鱼肝油1.5-2公斤,养殖幼鳗时还需适当增加用量。
(2)若缺少特殊饲料,可将蚕茧、小鱼、牲畜雹答内脏等动物饲料作为替代品,但要确保粗蛋白质的含量超过40%。
(3)按照“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进行投喂。定时:养殖幼鱼时,每天早上8点、下午4点进行投喂,待规格超过100克后,可在每天早上8-9点投喂1次。定位:在固定的食台上投放饲料,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设置2-3个食台。定质:饲料要确保新鲜干净、比较柔软或坚硬适中(加水量的1.2-1.3倍)、不会变质。定量:日喂食量为鳗鱼体重的1.5-2.5%,确保它们在12小时内吃完,也可以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鳗鱼的大小和消化情况来决定喂食量。
5、日常管理
(1)每天早上、晚上分别巡塘1次,注意观察鳗鱼的摄食情况,做好雨后检查、排水工作等,避免鳗鱼外逃。
(2)平时每隔10-15天注1次新水,夏秋季节每隔5-7天注1次,注水量约为整个水池的10%。
(3)将水质的PH值保持在7-8.5,PH过低时,每1000平方米面积用15-20公斤生石灰进行调节,PH值过高时,应及时更换新水。
二、鳗鱼和黄鳝的区别
1、科属不同
(1)鳗鱼: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鳗鲡目、鳗鲡亚目鱼类。
(2)黄鳝:属于动物界、脊圆昌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热带及暖温带鱼类。
2、外观不同
(1)鳗鱼:幼鱼体长为6厘米左右,体重为0.1克左右,成鱼最大个体可达到45厘米左右,体重可达到1600克左右。头部较狭小,身体较薄且透明,类似于叶片,可随着洋流进行长距离漂移。
(2)黄鳝:体长约为20.7厘米左右,体表无鳞或具有较小的鳞片。头部较大,形状为锥形,吻部较尖,身体细长呈蛇形,背、臀鳍较低,绕过尾端相连,喉部有1个外鳃孔,前段呈管状,至尾渐侧扁,尾端扁细。
3、产地不同
(1)鳗鱼:我国的鳗鱼主要分布于长江、闽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及其他江河湖泊中,世界上的鳗鱼主要部分在热带、温带地区,除了欧洲鳗和美洲鳗分布在大西洋外,其余均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
(2)黄鳝:在我国渝、湘、鄂、川、皖、豫、云、贵等地方均有分布,喜欢在安静的水域中生活,平时在水底静卧。夏季外出觅食活动,11-12月份在洞内潜伏,尤其是水边的泥洞和石缝中。
一、鳗种培育
鳗种培育是将体重0.1~0.2的白仔鳗养到体重10~20克的小鳗的过程,第二年大部分鳗种可以养成食用鳗上市(150~200克/尾)。鳗苗养成鳗种一般分三级进行。
各级鳗池放养规格和密度分别为:一级池每平方米放养0.1~0.2克的鳗苗0.2~0.3千克;二级池每平方米放0.3~2克的鳗苗0.3~1千克;三级池每平方米放养2~20克的鳗种0.5~2千克。
鳗苗选择:优质鳗苗要求头阔吻钝,规格整齐;游泳活泼,体无创伤,体色光洁呈玉白色;肌肤丰润,机体健壮,无病原寄生。规格为每公斤6000尾左右。
鳗苗放养:放苗时间为3~4月,水温20℃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放苗前应先将搜碰燃培育池和鳗苗进行药物消毒。培育池的消毒方法与家鱼苗种池相同。放养密度按一级池的要求进行。
摄食训练:摄食训练是养鳗成败的关键技术,约需训练一个月时间。鳗苗下塘后第一周,应设法使鳗苗由分散摄食转为集中摄食。一般从傍晚开始,使用丝蚯蚓作诱饵,将养净的丝蚯蚓散投在食台上,每日投喂4~5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的20~40%。
同时在食台上方挂一盏15W的电灯,把鳗苗引到食台周围,集中摄食。也可以日间在食台上方搭蓬遮阴,造成一个阴暗环境,同样诱使鳗苗中摄食。一周后如大部份鳗苗都被引上食台摄食,表明集中摄食训练已获成功。然后逐渐往后推迟投喂时间,最后完全改在白天进行。
从第2周开始,应逐渐减少丝蚯蚓投喂量,增加蚌肉、猪脾或鲜鱼等鲜饲料的肉糜,每日投4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的10~15%。15天以后,逐渐将丝蚯蚓或肉糜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并逐步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
1个月后,即可全部改用鳗苗配合饲料,每日投喂两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5~8%。配合饲料要加水充分揉和,有条件的还要加入适量油脂。饲料拌好后要马上投喂,防止α-淀粉裂化,影响粘合性。
分级饲养:鳗苗在饲养中由于个体间争食能力强弱不一,造成个体大小差异很大,因此每隔20~30天就要将不同规格的鳗苗分养,分养前应停食一天。
因鳗苗个体尚小,头几次分养可用密眼捞海在食台下捕捞,将先上食台的健壮苗优先分出;以后随着个体逐渐长大,可用广东鱼筛或不同网吵轮目的无节结网进行分选工作。
分选后用痢特灵药浴,即可按级分养。各级苗种池的放养规格和密度如上所述。鳗鱼分养后配合饲料日投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鳗苗饲养到11月中、下旬时,大部分个体可长到20克左右,可作为鳗种放入成鳗池养殖。
水质调节:培养和管理好鳗池水质,是养鳗高产的可靠保证。
主要措施是:
1、培养微囊藻,增加水中溶氧。由于鳗池水中的溶氧来源主要依靠蓝藻中的微囊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因此,当池水中的微囊数量少,透明度过大时,应从附近池塘中捞取微囊藻种,放入鳗池,并施硫酸铵,每亩1.0~1.5千克,连续2~3天,进行强化肥育,使其迅速繁殖、生长。
2、掌握好水色。池水要保持浓绿钯,透明度以25厘米左右为宜。当水色由浓绿色变成淡绿或淡黄色,或透明度大于25厘米时,应及时追施硫酸铵,每亩0.5~1千克,连续2天。当微囊藻过多,水色过浓,透明度小于15厘米时,应注入新水,使透明度提高到25厘米左右。
3、及时除虫。浮游动物是微囊藻的大敌,尤其是轮虫影响最大,为限制轮虫繁殖,可在鳗池中搭养一定数量的鳙鱼,一般每亩可搭养2龄鳙鱼10~20尾。若浮游动物仍然繁殖过快,则可用晶体敌百虫泼洒,使池水呈0.5~1ppm浓度。
4、适时开机注水。为改善鳗池水质状况,还应安装水车式增氧机增氧,开机时间可参照家鱼养殖部分。同时,每天应换水1/10~1/7,换水时,应将池水中的残饵、粪便排出池外。
扩展资料:
世界鳗鱼产品分为天然捕捞品和养殖产品,国外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使得鳗鱼养殖呈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态势,近些年世界鳗鱼养殖产量呈不断增长趋势的总产量基本稳定在23万t左右,主要产区集中在亚洲,其次是欧洲、非洲和美洲。
鳗鱼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我国港澳、东南亚、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主要是烤鳗、活鳗和冻鳗,其中烤鳗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90%以上。
中国鳗鱼养殖(以欧洲鳗和日本鳗为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鳗鱼主要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地为日本和韩国),国内消费量很少。2007年,全国鳗鱼养殖面积超过1万hm²,养殖产量21.38万t,出口量15.97万t,成为世界最大的鳗鱼养殖生产国和鳗产世虚品原料供应国。
中国鳗鱼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已经形成了集鳗苗培育、成鳗养殖、饲料生产、烤鳗及鳗鱼副产品加工、出口一条龙的外向型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鳗鱼养殖怎么样 鳗鱼养殖技术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59773.html
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风险小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养殖业什么鸡最赚钱。...
红掌花怎么养家庭养法花烛又叫红掌,叶子优美青翠,花形奇特,花色美艳,开花时间长,摆放在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