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齿鼯鼠养殖骗局 复齿鼯鼠养殖前景
时间:2023-09-14 01:39:55 作者:悠哉日常大王 鼯鼠养殖技术
中华鼯鼠,又名催生子、飞鼠寒号鸟。属哺乳纲,囓齿目,鼯鼠科,草食药用动物。
一、中华鼯鼠的用途与效益中华鼯鼠似松鼠,眼园大,耳廓发达,身被柔毛,灰褐或棕灰色,前后肢之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借此从树上或巖壁上向下滑行。在我国分布有沟牙鼯鼠、毛耳飞鼠、黑向鼯鼠、红白鼯鼠、棕足鼯鼠、小鼯鼠、海南鼯鼠、白颊鼯鼠、丽鼯鼠、白斑鼯鼠、台湾鼯鼠、棕鼯鼠、灰鼯鼠、云南鼯鼠、低泡飞鼠、飞鼠、黑白飞鼠、复齿鼯鼠等,多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台湾、海南岛、甘肃、西藏、福建、青海、河南、新疆、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等省区。鼯鼠有独特的用途,其粪便是著名的中药材——五灵脂。五灵脂含有树脂、尿素、尿酸、维生素A等成分,性味咸温,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止痛活血的功能。主治心绞痛、胃痛,以及妇科血滞腹痛等症。如著名的方剂有「失笑散」等。每只成鼠每月可产五灵脂500g左右,五灵脂市场价每500克约15元。
二、生活习性中华鼯鼠,主要生活在柏树林山地中。其生活习性有「六大」特点,一是不垒窝,居住现成的巖壁石缝或洞穴中;二是喜安静,胆小;三是有「两怕」,既怕寒卖宏冷,又怕高温;四是昼伏夜出觅食鸣蚪;五是定点排便;六是滑翔。一旦遇到敌害及特殊情况,展开飞膜从上往下滑行逃走。
三、繁殖中华鼯鼠,其寿命一般为7—10年,繁殖年限7—8年左右。每年2—4月为鼯鼠的交配期,母鼯鼠在***期发出悠扬而动听的求偶声,公鼠听声即到,很快达成交配。母鼠怀孕期为75天,每年产1胎,1胎产1—3只,少数达5只以上。小鼯鼠生后,一月睁眼,45天长全毛,一般3个月以后自行采食,转为独立生活。
四、饲养管理1、建舍。选地势干燥、安静、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舍。一般采取饲养或箱养法饲养。一是洞养法。即在墙中者册内修好鼠洞,由三部分构成,内为居室,向前左右两边为排便点,食、水器,一般洞穴离地面80厘米以上,洞深40—50厘米,两侧占地30厘米,洞口安装开闭门或用铁丝网罩起来。洞内居室垫柔软杂草,每洞养2—3只。二是笼养法。用铁丝做适用笼,放或挂在室内,笼由三部分组成,居住室、食、水器点,及排粪地点,为便于集中和收集方便,以放钵盘为宜。
2、饲料。人工饲养条件下,为取得鼯鼠排出的粪尿,保证五灵脂的质量,即黑又光亮,投喂饲料必须把「两关」:一是饲料关。鼯鼠主食柏树叶及树籽。为此,要常年投喂柏树叶及柏树籽。不可乱喂其它代食品,以免嫌梁引起粪尿变质;二是新鲜关。鼯鼠喜食新鲜的柏树叶,于柏树叶不喜食。为此,喂鼯鼠以当日采当日喂为宜。
3、科学饲喂。做到一定时。每天投喂2次,由于鼯鼠有吃夜食的习性,为此,以晚多喂,早适量给食;二自由采食,以不定量为宜,让其吃饱吃好;三给水。供足清水,让鼠自由饮,但水质必须清洁,不饮污水。
4、加强对仔鼠的管理。专业户饲养表明,在仔鼠生长期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补喂。对母鼯鼠在繁殖期补喂玉米面加少量的白糖,煮成糊状,以提高产奶量;在仔鼠断奶后,也要补喂上述饲料;二是不可乱动仔鼠;三是适时换垫草;四是仔鼠自食后要适时分窝。
5、防治疫病和敌害。坚持「两早」:一是无病早防。每日清扫洞、笼、喂前刷洗食、水器,严禁喂霉变或于柏树叶,注意防止猫、黄鼠狼、老鹰等天敌的伤害;二是有病早治。经常观察鼯鼠动态,已发现病症有感冒、肠炎,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6、适时出栏。出售种鼯鼠以断奶后,能自食独立生活为宜。
五、五灵脂的收取与加工提高入药的五灵脂的质量,关键在于「五抓」:一抓适时采收。鼯鼠的粪尿,在一年四季均可收取,但以春、秋季为多,且质又高;二抓除杂质。为保五灵脂纯洁,要拣净砂石、泥土等杂物;三抓晾晒。五灵脂要自然干燥,为此,放在见阳光,有风的地方晒干;四抓包装。把自然干燥好的五灵脂,用纸包装好,放在箱中保存待销;五抓防潮。把箱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复齿鼯鼠养殖成本
养殖成本大约前期每只300元一个月稳定下来后大约每只100元一脊册行个月,利姿亩润因品种的不同而价格也不一样,低的大约600至800元每只,最高的可达8000至10000元每只。蜜袋鼯养殖起来很要时间精力和钱,而且是个技术活,特别是在饮食和生活习性上要特别注意樱哗的。
寒号鸟绝种了吗?
寒号鸟绝种了。
寒号鸟学名,是中国特有种。体长268—300毫米,尾长260—270毫米,后足长56—60毫米,耳长30毫米或更长。体背面黄褐带赤褐色或浅淡土黄色杂以灰色;前后足背面鲜黄褐色,有时带浅淡赤色;眼圈赤褐色或黄褐微带赤色,耳簇毛长而黑,体腹面白色,毛基部灰色;尾灰色带黄褐色调,有的上面远端有许多黑色长毛,下面远端2/3呈黑色。后足踱垫裸露,位于足底内侧,呈卵圆形。
耳基部内侧和外侧各有1小簇黑色长毛。后足足底跖垫在内侧,呈卵圆形。第二上前臼齿较大,其齿冠比任一上臼齿的大。第一上前臼齿小,紧靠在第二上前臼齿的前内侧,故从外侧看,被遮盖起来。第一到第三上臼齿大小约相等,其型式复杂和不规则,经磨损后即形成一复杂的珐琅质系统。每一上臼齿内侧中间有一直而浅的珐琅质折叠,其中以第三上臼齿的为最浅。在第一和第二上臼齿后缘中间以及近第三上臼齿的后内角有1较深的凹角,其前端形成双叶。另外有1个第三凹角从外侧后枯碧方近中间部分斜向内和向前伸展,最后也形成双叶。叶状凹角垂直深度不一,故齿冠稍为磨损,这些凹角就断断续续形成孤立的珐琅质“湖泊”。第二上前臼齿是颊齿中最大者,齿冠珐琅质凹角折叠与臼齿相似,但齿前端更为复杂,从侧面看,共有3个尖横嵴,而第一和第二上臼齿仅有2个,第三上没悄举臼齿仅有1前横嵴而已。唯一的前臼齿与上颌第二前臼齿一样发达。门齿狭窄。由于它的臼齿齿冠珐琅质型式甚为复杂,故名复齿鼯鼠。
齿鼯鼠体型较大,成体长400-500毫米,尾圆,其长大于体长,耳基部有长而软的显著毛丛。背毛基部淡灰黑色,上部淡黄色,尖端呈黑色。颈背部黄色比背部明显,腹部毛呈灰白色,具淡橙色,飞膜色与腹面同,唯边缘为灰白色,可清楚地看出背腹的分界。尾背面色与体背部相近,但较浅,尾端黑色,尾腹面除尾基的毛稍为浅黄外,其余毛梢皆呈黑色,形成一纵纹直至尾端。眼眶四周成黑圈。
牙齿第四上前臼齿比第一上臼齿大,从侧面观时,遮住了第三上前臼齿。
常在陡峭山崖的岩洞或石隙内营巢,洞口一般离地高30m以上。洞间距近者运慎为1-2m,远者可达10余米。洞内有巢窝,以苔草类枝叶构成,通常一巢一鼠。排粪在距洞口10-15m处,粪便集中在一处。夜行性,善攀爬,能滑翔100m以上。以栎树叶、松籽、山杏、山核桃、石黄莲等果实为食。粪可入药,为此河北、山西民间饲养较多。
夜间活动,以清晨和黄昏时活动频繁。白天隐匿巢内睡觉,头部向外,尾负于背,遮向头部,或将尾垫于腹下,呈蜷卧姿式。活动时爬攀与滑翔交替,由高处向低处滑翔数百米。
复齿鼯鼠巢窝以苔草类为材料,略呈圆形,外径30~50厘米,大多有开口。洞口光滑,有出入洞时的爬痕。一般雄兽的巢口向洞口,雌兽的巢口开在侧面。通常每巢只有1个个体。夜行性,傍晚出巢,从洞口滑翔至树上觅食。滑翔最远可达200多米。月夜特别活跃,拂晓前返回洞巢。攀爬能力很强。,以山杏、、山核桃、石黄莲等植物果实为食,也吃植物的枝叶。吃食时用前足抱食物,后足站立不动。
以栎树叶、松籽、山杏、山核桃、石黄莲等果实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