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调水质技术有哪些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_种植养殖_茶知识

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水产养殖调水质技术有哪些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时间:2023-09-12 19:18:25 作者:紫色

池塘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好呢?

按时清理池塘、适时注入淡水、合理使用曝气器、坚持巡塘。

鱼塘水质是鱼塘养殖的关键。水体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水质调节好,养殖鱼类可以正常生长,发病率低,生产效率高。养殖池塘水质控制技术以池塘生态学为基础,根据池塘和水质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水质进行完全的人工控制。因此,在鱼类养殖过程中,了解水质标准和监管技术对于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调节鱼塘水质呢?一起来学习吧。

  1. 按时清理池塘

每年冬季和早春水温较低,可利用闲养进行清塘,包括晒塘、冻晒、疏浚等。大多数氮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被去除,而碳被合成为腐殖质并被保留。好氧微生物在干池和日光池中需要大量的氮。因此,将氮/碳比提高到1:12-15可以大大提高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提高干塘效果,缩短干塘时间。对于越冬池,冬季应保持高水位,及时除冰或冰上除雪,以保持和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早春及时更换池水,提高养殖水质。同时,早春加入新水还可以起到施肥的作用,因为冬天各种生物死亡后,它们的养分被释放到水中,增加了水中养分的含量。池水补充养分,促进浮游生蔽老物繁殖,增加水中溶解氧和饵料生物量。春季或秋季放养鱼种时,应保留适量的鲢鱼、鳙鱼等滤鱼,以调节和改善养殖水质。

2、适时注入淡水

通常需要每7-10天加一次淡水,每次加盯答水量为20-30cm;每15至20天换一次水。可以采用补漏法,最好从底部排掉水。从春季到初夏(3月至6月)水温继续升高,从秋季到初冬(9月至11月)水温继续下降。两季交替期间,水温波动在15~25℃以上,昼夜温差大,上下水体对流交换良好,水质良性。现金。根据不同的主要养殖对象,适当的换料和饲喂可以形成良好的水色和良好的水质。掠食性生物。这个季节很容易生长。因此,在这两个时期,特别是在交叉阶段,频繁注入新水和使用对症药物预防疾病对调节水质尤为重要。注意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且注入或换水时的新水水质必须清洁无污染,含泥量低。同时,水温与游泳池水温的差值不应超过±6℃~8℃。

夏季7~8月水温高,经常在30℃左右波动,并且昼夜温差小,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差,严重时,甚至处于静止状态,水体上下的水温、溶氧和其他理、化、生物因子分层现象明显,池塘生态条件很差,加之通过春季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池塘载荷量增加,池塘中营养盐类积累,此时期容易形成不良的水质,水色。一旦遇上天气突变(气压低,闷热天,雷阵雨),打破池水静止状态,水体上、下剧烈交换,水质极度恶化,极易发生养殖动物浮头、严重浮头直至泛塘,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高温季节需人工调控水质。首先,当需要施肥时停止使用有机肥,巧施化肥。第二,经常注入或定期更换新水,并冲动上下水层。第三,用增氧机搅动水层以增氧,尤其是在高温闷热天气、黎明及晴天中午应开启增氧机,防止养殖动物出现浮头或宏则升泛塘。第四,在池塘中培植适宜数量的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类,净化和改善水质,同时也可遮挡阳光,降低池水温度,利于养殖动物生长。

3.合理使用曝气器

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鱼塘中的溶解氧低于1.5毫克/升时,鱼就会出现浮头甚至一锅水。一般来说,大多数溶解氧含量高的水体水质较好,提高鱼塘溶解氧含量的措施是延长水体曝气器的启动时间,合理使用曝气器。建议在鱼的主要生长季节,每天在晴天中午开放,营业时间可半夜长中午短。

4、坚持巡塘

坚持上午、中午、下午巡塘,注意水质变化。当发现池水从浓绿的水变成了软而凉的水,又黑又臭,鱼也不能正常在池里走动时,及时进行相应的测量,直到鱼的活动正常。

以上就是鱼塘水质调节方法的全部内容介绍。好的水质的鱼类良好生长的前提条件,养殖户可以总结实际生产实践的相关经验,采用专业的调整技术进行及时调整,为池塘调理好水质。

几种水产养殖常见水质调控方法介绍

1、适时适量进行追肥。无论饲养何种鱼的静水池塘,都应保持一定种群数量的浮游植物并能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并可吸收氨氮以降低对鱼类的危害。追肥一般使用化肥,追肥量以少量多次为好,并要特别注意对磷肥的使用。在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7一10天追一次肥,每亩可追施尿素0.5一1㎏,磷肥0.5一1㎏,在高温季节也可单独施用磷肥,每次每亩1一2㎏。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2、经常加注新水。向池塘经常注人新水,是改善池塘环境、保持良好水质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措施。春季池塘浅注水,秋季加深池水,巧慧仔还是提高池塘水温和延长鱼类生长期的措施。向池塘加注新水,不仅可以增加溶氧、营养盐类及微量元素,冲淡代谢毒物的浓度,还可扩大鱼类的生活空间,相对较低鱼类的密度,防止池水的老化。在早春和晚秋,一般每15一2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一30㎝,但在鱼类生长旺季每7一10天就要注水一次,每次可注水10一20㎝。具体的注水时间和注水量,还要根据池水的肥度、鱼类浮头情况和池塘水位的变化等,灵活掌握。凡是有条件的池塘应多注几次新水,对调节池塘的水质和提高养鱼的产量起很大的作用。
3、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增氧机的类型虽很多,但都是通过搅水、曝气等作用造成池水对流,提高溶氧和散发水中的有毒气孝汪体。为了充分发挥增氧机的作用,消耗较少的动力,而收到较大的效果,要正确掌握开机时间。晴天每天可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开机2一3小时。但阴天的白天不要开机,以免破坏浮游植物的表层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阴天可在清晨开机,缓和浮头的加重。连阴天池水中氧量较低,可在半夜开机,避免因严重浮头死鱼。晴天的傍晚一般不要开机,避免搅动底泥增加耗氧,延长低氧的时间。
4、利用潜水泵调节水质。在池塘的中央或一端,安装一4寸潜水泵,用支架将胶管立起,管口固定一锥型瓷碗,抽吸底层水通过环线缝隙把水喷向空中,使水雾化后落入池中,可一池使用,也可几个池塘相互循环,以达到提高池水溶氧,加快氨氮的硝化过程。其作用原理同喷水式增氧机,但可贵之处是抽吸底层水进行增氧,故改良水质的作用更好。
5、利用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为改善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而使用的药剂。所谓生活环境,主要是水质和底质环境,也包括生物环境。实际上底质改良剂通过改善底质,间接地也改善了水质。换水不方便或周围鱼池发生病害不便换水时,可使用底质或水质改良剂,可及时有效降低池塘氨氮与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溶氧。一般注、排水方便的鱼池,不使用水质改良剂。
6、定期泼洒生石灰。池塘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是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用得最广的一种水质改良剂。也是大家公认的一种高产稳产技术措施。泼洒生石灰水可直接调整池水的PH值,增大水的硬度,破坏池水和底泥的胶体结构,释放所吸附的营养元素。因此提高池水的肥度,增大透明度,也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储备,就可增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形成了适合高产的池塘生态环境。同时对预防鱼病的发生也有一定作用。根据池水PH值的变化情况,一般每15一20天可泼洒一次,每碧肆次每亩用生石灰15一25kg.。但注意要同施用化肥或防治鱼病洒药的时间错开,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养殖渔池如何调水质

罗氏沼虾生活在水体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沼虾的生理活动。在新鲜优良水质中。罗氏沼虾摄食旺盛,生长快;反之,即使投放优质饲料,罗氏沼虾也不摄食,甚至因水质不良而造成缺氧死亡。所以,水质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

(1)水质管理的要求

罗氏沼虾养殖的水质要求是既要有丰富的天然生物饵料,又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态环境,力争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一般对水体的要求是①pH7~8.5。②溶解氧3.5毫克/升以上。③氨氮0.6毫克/升以下;底层水硫化氢含量不超过0.01毫克/升;透明度30厘米左右。

(2)调节水质方法

①底泥有机册闹质的分解,主要利用收获商品虾纯姿段后至第二年4、5月份对虾塘进行曝晒做誉,冰冻。②保持一定量的池塘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③添加新水和换水。④正确确定投饲量。⑤提高增氧机利用率。⑥用生石灰改良水质。

上一篇:黑羊养殖技术视频 黑羊养殖羊技术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本文标题:水产养殖调水质技术有哪些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本文链接:http://m.chayixing.com/article/59106.html

使劲推荐

养殖周期短投资小回报高 养殖什么周期短投资小
养殖周期短投资小回报高 养殖什么周期短投资小

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风险小小型养殖什么最赚钱,养殖业什么鸡最赚钱。...

红掌适合室内养殖吗 红掌室内怎么养殖方法视频
红掌适合室内养殖吗 红掌室内怎么养殖方法视频

红掌花怎么养家庭养法花烛又叫红掌,叶子优美青翠,花形奇特,花色美艳,开花时间长,摆放在室内...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精选种植养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