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防控病的优缺点有哪些 养殖场疫病防控方案
时间:2023-09-09 13:11:58 作者:平田志穂子 规模化养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规模化养猪场
摘要:文章结合目前规模化养猪场防疫工作实际情况,介绍了规模化养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养殖场的审核管理、科学免疫制度、消毒制度、重大疫情防控预案4个方面论述了提高规模化养猪场防疫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养猪场;防疫;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157-02
目前,随着畜牧产业化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方式正由传统散养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模式转型。在规模养猪得到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来了规模化猪场防疫、检疫和生物安全监管等诸多问题,动物疫病防控面临新的形势和压力。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关系到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怎样加强规模养猪场的动物防疫工作,严格控制疫病的流行与传播,已成为摆在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保障正常生产,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建立和完善猪场动物防疫体系。
1规模化养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防疫意识不强
有些猪场虽在建造上比较规范,但养殖户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没有配备专兼职兽医人员,防疫制度不完善,或制订防疫制度,没有执行,人员进场不更衣、不换鞋,仔戚厅车辆、用具没有严格消毒,也不重视环境、水沟消毒,饲养员串栋现象严重,用具不分栋使用。没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1.2场址选择不合理
有些养猪养殖户从场址选择上就达不到科学要求,有的为了贪图方便,把猪念隐舍建在交通主干道公路边,周围没有围墙。有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1.3猪舍布局不科学
有的猪场生活区和生产区没有分开,有分开也不规范,有的养殖户为了节省资金,猪舍建造相当简陋,不具备防疫、隔离、消毒等设施。猪舍建设布局不合理,有的几栋猪舍连在一起,猪舍间距离太近,也没有建病畜隔离舍,一旦发生疫病无法采取防疫隔离措施,疫病很快在场内流行,威胁整个猪场安全。
1.4防疫方法不科学
有的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h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擦拭、消毒;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都会影响免疫效果,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1.5消毒工作不规范
没有建立消毒制度,猪场车辆进口处没有设立消毒池,没有更衣室,无法对进场的人员和用具消毒;有的场消毒方法不妥当,猪舍水沟、用具等消毒前没有清洗等,影响消毒效果。
2改善措施
2.1加强养殖场的审核管理
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加强新建畜禽养殖场审核审批和管理工作,从场址的选择是否远离交通要道、居民居住区、学校、厂矿及其他不利畜禽饲养的地域,到养猪场对周围环境如水源、生活用水、河流等是否造成污染威胁,是否有排泄物处理及防疫消毒设施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管理,有规划、有计划地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规模猪场应从选址、布局及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科学地进行规划设计和改造,充分考虑防疫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地分配投资,以最大程度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2.2建立科学免疫制度
对生猪实行科学免疫是有效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猪场应根据本场的疫病史、场周围的疫情、猪免疫抗体水平及猪的不同饲养阶段等情况,有仔乱针对性地制定免疫计划。选择购买由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定点生产的疫苗,加强疫苗保管储存,并由兽医按防疫注射操作规程实行免疫,同时建立生猪免疫档案。有条件的场应及时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调整免疫程序。
2.3完善消毒制度
规模养猪场制定完善科学规范的消毒管理制度。①环境消毒。定期对生活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每2~3周用2%烧碱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消毒前还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包括猪体表、猪食糟、工具的清洗,才能使消毒更有效。②猪舍消毒。每批猪出栏后,猪舍要彻底洗净,然后用喷雾和熏蒸消毒。③用具消毒。定期对饲料车、料糟、料箱、针管等消毒。同时运输车辆进场前也要严格消毒,以及场内饲养员禁止串栋,用具分栋编号,不得混用。④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前要更衣、换鞋、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外人进入生产区,要进去要经过严格消毒。
2.4建立重大疫情防控预案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重大疫情防控预案,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尽快隔离确诊。发生或疑似发生口蹄疫、猪水疱病等一类传染病时,应立即封锁疫区或疫点,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出入疫区或疫点,禁止猪调出或调入,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对病猪进行隔离或扑杀,派专人日夜值班,防止疫区人员流动而将疫情传出。必要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提高猪群的抵抗能力,防止并发感染。病死猪尸体及废弃物要作烧毁、深埋等处理。
3结束语
总之,规模养猪场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防疫能力,重视防疫工作,最好要配专职或兼职兽医人员,对饲养员要加强兽医知识培训,提高防疫工作认识,针对不同阶段可能发生的疾病,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从阻断病源感染途径入手,积极做好卫生工作,创造舒适环境,减少不良因素刺激,提高猪群抵抗力,从根本上控制和消灭疾病,确保猪群健康生产,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左友川等.规模养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1:77~78.
(编辑:尤俊丽)
ResearchonExist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oftheDiseasePreventioninLarge-scalePiggery
LiuChun
Abstract: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ofcurrentdiseasepreventioninlarge-scalepiggery,thearticleintroducestheproblemsexistingindiseasepreventionoflarge-scalepigfarms,anddiscussesthecountermeasurestoimprovethediseasepreventionlevelinlargescalepiggeryfromfouraspectsincludingtheauditmanagement,scientificimmunesystem,disinfectionsystem,majorepidemicpreventionandcontrolplanofpiggery.
Keywords:piggery;disease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
我想了解一下,山猪养殖病害防治有哪些措施?
在养殖过程中,要在逐步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养殖理念和创新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山猪养殖应以非洲猪瘟防控为重点,避免疫情通过山猪传播,更好地降低养殖成本,促进山猪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制定防疫计划
山猪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山猪是否会感染各种传染病。作为养殖场的养殖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猪舍的清洁卫生,保证整个养殖环境干净、干燥、整洁,定期使用消毒剂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每年春秋两季对猪进行内外寄生虫治疗,确保猪场疫情防控措施程序化、规范化。
二、综合防控措施
为了有效降低山猪的发病率,在日常养殖中应采取预防措施。在疾病防控过程中,养殖管理者和畜牧兽医应考虑疫苗接种时间、注射方法、给药时间等。逐步为农户建立精准防控措施,确保养殖场疫情防控更加全面合理。严格控制养殖环境,避免养殖环境突然变化,结册祥合养殖管理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信州疾病防控。
三、加强疫情监测
在山猪养殖中,养殖户不合理的养殖行为,如山猪与家猪混养等,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主要是因为山猪传播了非洲猪瘟病毒。因此,疾病监测对山猪养殖户的州坦搏发展有很大帮助,保证山猪的健康生长和当地养猪业的安全。在山猪养殖中,一些与区域环境有关的疾病,如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可以提前有效预防和控制。因此,需要要求基层畜牧兽医在农村进行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有效掌握养殖场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和发病趋势,在疾病高发期间提前服药,及时隔离山猪等危险动物。减少山猪感染数量,避免疫情传播。
四、科学免疫
接种疫苗是防止各种传染病传播的最有效措施。接种疫苗可以保证动物的抗体水平达标,更好地抵御各种病原体的入侵。目前,许多农民普遍不重视接种或机械复制接种程序。疫苗的使用不规范、不科学,大大降低了动物体内的抗体水平,很可能导致疫情扩散。确保猪场建立准确、科学的疫苗接种程序,发挥基层畜牧兽医的作用。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有针对性的农场疫情防控程序,指导农户严格执行。
以上就是山猪养殖病害防治的措施介绍,供大家了解参考和学习。
老猪场的疫病防控很关键,目前老猪场疫病控制对策有哪些?
这橡厅个时候就必须保证猪场的环境要特别干净,而且掘如液也应该定期进行打扫,在里面可判物以去喷一些消毒液,定期观察猪的情况,才可以有效控制疫病,应该注意给他们去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