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球虫病症状及治疗方法图片 鹅球虫病症状及治疗方法视频
时间:2023-09-08 21:22:31 作者:我早应该习惯 鹅寄生虫病有哪些?鹅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在肉鹅养殖过做扰程中除了其他疾病之外,寄生虫也是危害鹅生长发育的疾病之一。本方为大家介绍一下鹅寄生虫病有哪些,芦谨并谈谈几种常见鹅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供参考。
一、鹅寄生虫病有哪些
主要有前殖吸虫病、舟形吸虫病、背孔吸虫病、嗜眼吸虫病、棘口吸虫病、剑带绦虫病、鹅裂口线虫病、交合线虫病、球虫病、禽隐孢子虫病、鹅蛔虫病等。
一定要弄清楚你的鹅到底是感染了哪种寄生虫。只有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更快有效控制病情,让鹅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二、鹅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1、鹅剑带绦虫病防制
鹅群放牧下水容易被感染发病。该病主要危害数周至5月龄的鹅,因此必须有计划用药物驱虫。
商品鹅群应在1~1.5月龄时驱虫1次。留种种鹅群除了1~1.5月龄时驱虫1次外,在4~5月龄时应再驱虫1次。
驱虫药物如下: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用150~200毫克,1次喂服。吡喹酮每千克体重10毫克,1次喂服。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50~60毫克,1次喂服。
2、鹅球虫病防制
青年鹅、成年鹅常为带虫者,而雏鹅和仔鹅对球虫易感,因此必须分开饲养,防止被感染。5~8月份为球虫多发季节,有该病流行区域或鹅群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
一旦有该病发生,立即用磺陪胡基胺药、氯苯胍、氨丙啉、青霉素等防制。
3、鹅裂口线虫病防制
该病对雏鹅和仔鹅危害大,与青、成年鹅分开饲养,不到低洼潮湿地带或死水塘放牧,可大大减少发病。放牧的鹅群应定期驱虫,商品鹅进行1~2次,留种种鹅群须进行2~3次。
病鹅应隔离治疗,驱虫药有:左咪唑或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用25毫克,1次口服。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用30毫克,1次口服。
养鹅如何预防疾病?
鹅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
1.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④鸡鸭制备的卵黄抗体每只1毫升,腿部皮州慧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2.小鹅流行性感冒。由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引起。主要危害30日龄左右的幼鹅,传染快,死亡率高。病鹅食欲减退,流鼻涕,下痢,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防治: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
3.曲霉菌病。由烟曲霉和黄曲霉咐迹嫌引起,多发于雏鹅。病鹅精神萎靡,缩头闭眼,减食口渴,气喘,流鼻液,消瘦,体温升高,后期下痢。
防治:①不使用发霉垫料和饲料,鹅舍严格消毒,通风良好。②多雨潮湿季节,每只雏鹅每天用制霉菌素2-3毫克,拌入料中饲喂,连用3天。治疗病鹅用量加倍。
4.鹅卵黄性腹膜炎。由大肠杆菌引起。病鹅精神沉郁,离群落后,减食,肛门外粘污物,粪便带蛋清或凝团的蛋白、发臭。停止饮水,衰竭死亡。病程2-6天。
防治:搞好鹅舍卫生,及时隔离病鹅。按鹅每公斤体重用链霉素50-200毫克,或氯霉素10-30毫克,卡那霉素10-15毫克,壮观霉素30-40毫克,1次肌注,每天2次。也可用呋喃唑酮每只25毫克,拌入料中饲喂。
5.鹅出败病。由巴氏杆菌引起。20日龄以内的小鹅不发生该病,主要见于成年鹅发病,每年5—6月是发病高峰期。最急性型,鹅突然死亡,未见任何症状。急、慢性型,病鹅体温升高43℃以上,食欲减退,离群,闭目,毛乱,口鼻流粘液,拉黄绿或灰白色稀粪,便中带血。先兴奋不安,曲颈于背,后麻痹而死,死亡率50%—80%。
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注射禽出败菌苗每次每只2毫升,每年3—4次。②病鹅立即隔离,鹅舍用具彻底消毒。③磺胺甲基嘧啶按每公斤体重O.2克,1次内服;0.15%土霉素或(20-30)x1O(负6次方)喹乙醇拌料喂服,每天2次。
6.绦虫病。由绦虫寄生于小肠所致,多发生于15-90日龄的鹅。病鹅减食口渴,消化不良,拉绿色或灰白色稀粪,突然倒卧,起立困难,行走摇摆,伸颈张口,双脚乱刨,麻痹死亡。
防治:①鹅群每年驱虫2次,粪便集中发酵处理。②摈榔按每公斤体重用O.5—O.75克,水煎取汁喂服。③南瓜子粉按每公斤体重用20-30克,1次拌料喂服。
7.鹅口疮。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病鹅生长不良,精神萎顿和羽毛松乱。嗉囊粘膜增厚,呈灰白色,有圆形溃疡,常见伪膜性斑块。口腔粘膜黄色,呈干酪样。
防治:①搞好鹅舍卫生,种蛋严格消毒。②口腔粘膜溃疡可以涂碘甘油,嗉囊中可以灌入2%硼酸。饮用O.05%硫酸铜溶液。③大群鹅按每公斤饲料中加制霉素50-100万单位,连用7—21天。
8.鹅球虫病。由鹅球虫引起。多发于雏鹅。每年5-8月是发病高峰期。病鹅食欲减少,精神萎靡,缩颈甩头。粪便红色粘稠,后期鲜红色。
防治:①青霉素10万单位,1次肌注。②磺胺嘧啶按每公斤体重30—40毫克或氯苯胍20毫克,氨丙林50毫克,1次拌料喂服。③莫能霉素(70—120)x10(负6次方)混饲喂服。
9.鹅裂口线虫病。由鹅裂口线虫引起。主要危害雏鹅。病鹅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嗜睡,发育滞缓,下痢、消瘦,衰竭死亡。
防治:①搞好环境卫生。雏鹅与成鹅分开放养,5-6天更换牧地1次。定期驱虫。②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25毫克或甲苯咪唑100毫克,饮水或拌料喂服。
10.鹅链球菌病。由链球菌引起。病鹅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粘膜发绀,闭目嗜睡,腹泻,运动障碍,转圈痉挛死亡。
防治:①搞好卫生。病鹅及时隔离诊治,严格消毒。衡手种蛋药物处理。②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5万单位,1次肌注,如配合庆大霉素效果更好。
鹅球虫病-鹅球虫病症状与治疗方法
病原
己报道的鹅球虫有15种,寄生于鹅肾脏的截形艾美耳球虫致病力强,常呈急性经过,死亡率较高。而其余14种球虫均寄生于鹅的肠道,其中以鹅艾美耳球虫致病性强,可引起严重发病。国内暴发的鹅球虫病是肠道球虫病。常引起吵帆档血性肠炎,导致雏鹅大批死亡,多是以鹅艾美耳球虫为主,由数种肠球虫混合感染致病。
流行特点
鹅肾球虫病主要升乱发生于3—12周龄的幼鹅,发病较为严重,寄生于肾小管的球虫,能使肾组织遭受严重损伤,死亡率可高达87%。
鹅肠球虫病主要发生于2—11周龄的幼鹅,临床上所见的病鹅小日龄为6日龄,的为73日龄,以3周龄以下的鹅多见。常引起急性暴发,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90%—100%,死亡率为10%—96%不等。通常是日龄小的发病严重、死亡率高。
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鹅肠球虫病大多发生在5—8月份的温暖潮湿的多雨季节。不同日龄的鹅均可发生感染,日龄较大的以及成年鹅的感染,常呈慢性或良性经过,成为带虫者和传染源。
临床症状
按寄生部位不同,开分为肾球虫与肠球虫两种类型。
患肾球虫病幼鹅,表现为精神不振、极度衷弱、消瘦、反应迟钝,眼球下陷,翅膀下垂、食欲不振或废绝、腹泻,粪便呈稀白色,常衰竭而死。
患肠球虫病的幼鹅精神萎顿、缩头垂翅、食欲减少或废绝、喜卧、不愿活动、常落群、渴欲增强、饮水后频频甩头、腹泻、排棕色、红色或暗红色带有黏液和稀粪,有的患鹅粪便全为血凝块,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污红色或棕色排泄物,常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
剖检变化
肾球虫引起的病变,主要在肾脏,可见肾脏肿大,呈淡灰黑色或红色,表面有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和条纹,肾小管充满尿酸盐的球虫卵囊。
患肠球虫的病死鹅可见小肠肠管明显增粗,小肠黏膜点状或弥漫性出血,肠腔充满红褐色液体及脱落的肠黏膜碎片,肠黏膜粗糙。病程稍长的病死鹅,可见肠道黏膜有红白相间的出血小点和坏死小点。肝脏常肿大,有的色深,胆囊充盈,有的胰腺亦肿大、充血、腔上囊水肿、黏膜充血。
诊断
采用粪便检查法,刮取病变部位的盲肠黏膜加生理盐水镜检,可见有明显的球虫卵囊。
注意:鹅球虫病不但包括与鸡和鸭相似的肠道球虫,还有更严重的肾球虫。因此,对于鹅肾球虫病养殖户要引起重视,避免误判。
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鹅驱虫病的药物很多,为了防止产生抗药性可选用2种以上药物交替使用。
(1).氨丙啉,用150——200毫克/公斤饲料,均匀混入饲料中饲喂,或用80——120毫克/升水,溶于饮水中,连续7天;
(2).氯苯胍,用100毫克/公斤饲料,均轿拿匀混入饲料中喂给,连续7——10天;
(3).磺胺二甲基嘧啶用0.5%混于饲料中喂给,连续3天,停药2天,再连续用3天;
(4).球痢灵,用0.02%浓度均匀混于饲料中,连续3——5天;
(5).磺胺六甲嘧啶,用0.05%——0.2%浓度均匀混入饲料中,连续3——5天。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是防治球虫病的重要措施。
2、及时清除舍内的粪便,垫草,垃圾及污物进行堆积发酵,这样可以直接杀灭球虫卵囊。饲养场地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不到低洼,潮湿地带放牧。
3、可用药物预防,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0.02%混于饲料中饲喂,连续4——6天;或用氯苯胍120——150毫克/公斤体重拌料饲喂或在每升水中加入80——120毫克饮水,连续4——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