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斑紫菜的养殖方法 条斑紫菜育苗技术要点
时间:2023-09-08 14:56:30 作者:三剑客 紫菜怎么养殖紫菜的生长环境
紫菜是在海中互生藻类的统称。红藻纲,红毛菜科。藻体呈膜状,称为叶状体。那你知道紫菜要怎么养吗?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紫菜的养殖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紫菜的养殖方法
紫菜栽培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紫菜生产规模小,苗种培育、海上养殖和加工等生产环节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主要表现在:
1.紫菜种菜的选择缺乏科学性,种菜自产、孢子自采、苗种自养,种质严重退化
2.养殖技术落后
3.紫菜加工是软肋,缺乏市场竞争力。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优良、高产、抗逆紫菜品种;建立优良品种苗种培育操作规程和海区栽培操作规程;建成从种质选育、苗种培育、海区栽培和精深加工整个完善的产业链,实现紫菜种质更新和改良,加快紫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
技术指导
1.紫菜良种培育技术研究:开展紫菜的体细胞克隆、人工诱导等生物技术研究,选育出纯合度高、优良性状稳定的品种。
2.紫菜良种苗种大规模产业化制种技术研究:开展选育出的良种贝壳室内果孢子采苗,丝状体培育和促熟等培育技术研究。
3.紫菜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的建立与示范:根据紫菜栽培特点和象山地区海况条件,建立一套安全、高效的紫菜新栽培模式及可供大规模生产应用的技术操作规程。
4.紫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紫菜一次,二次深加工新技术,并进行工业化生产。逐渐形成育苗、栽培、加工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养殖紫菜的技颂伏术要点
细心考察供苗单位
优质种苗是紫菜丰收的基础,要考察育苗单位种藻是否来源于上一生产季节健康养殖海区、是否经常进行种质更新、贝壳丝状体生长发育情况、育苗期间病害发生情况等,如本人对育苗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可邀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员、专业技工等进行现场考察。
精心选择栽培垳场
根据上一生产季节的总结,紫菜栽培垳场不能选择水流过于缓慢的海区,因为紫菜是靠海水流动带来的营养盐生长,水流过如知缓以防紫菜生长营养不良,生长速度过缓,同时又不能选择在水流过于湍急的海区,以防止水流速度过快冲倒筏架。选择的栽培海区应符合滩面平坦、比降小、海水流速10cm/s~30cm/s、含氮总量200mg/m3以上、大潮汛干露4小时~5小时的区域,确保紫菜的正常生长。
加强苗网的管理
苗网张挂应避开海区绿藻附着的危险期,苗网运输过程中应用透水透气的布帘、毯子等遮盖,防止雨淋和日晒,保持网帘湿润。网帘张挂选择在涨潮前进行,网帘以3层~5层重叠张挂在筏架上,刚张挂的网帘如离涨潮时间较长,可喷洒海水以保持网帘湿润。养殖户应每天进行巡视管理,注意不使网帘松动或过分下垂,浮泥硅藻较多的海区或在小汛期应及时洗网或晒网,防止幼苗捂伤或单孢子无法附着。
实时监测海水PH值
PH值是影响苗网出苗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各养殖户在栽培垳场选好之后,在考虑水体流速、营养盐、干露时间等的同时,要对养殖区水体的PH值进行定期监测,一般建议每3天测试一次,如测试值超过紫菜生长的许可范围,建议重新选定安全的栽培垳场。
紫菜的生长环境
紫菜叶状体多生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耐干性强;适宜光照强度为5000~6000勒野橡携克斯,具有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点,属高产作物。
对低温的适应力随藻体水分含量不同而变化,在快速干燥至含水20%时,经-20℃左右的低温冷藏数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复活力。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广,但以1.020~1.025为宜。丝状体耐干性差,要求低光照,故自然分布于低潮线以下。在气温开始下降、有海水流动的条件下,壳孢子形成后往往在每天上午9~11时大量放散,呈明显的日周期性。
紫菜的分布情况
分布在沿海地区。
福建、浙南沿海多养殖坛紫菜,北方则以养殖条斑紫菜为主。
紫菜之乡霞浦县地处闽东,是福建最古老的县份之一,也是我国南方最早养殖海带、紫菜的地区,早在元朝时期,就有霞浦人养殖紫菜的记录。是中国的紫菜之乡,拥有“霞浦紫菜”国家地理标志。
紫菜的养殖技术。
1.网帘的结构:宜采用丝维尼纶和30丝力土胶丝混纺成六股小绳子,然后编成2X1.5米的条式网帘。
2.消洗:去除漂白剂。新网帘应放在淡水中浸15夭,并要换水3一5次,洗去原维尼纶中残留的洗涤剂、以免影响附苗效果。
3.海区规划要科学:选择海区后,要规划放养面积,特别在养殖户多的地区,应注意不能密集地挤在同一个海区,规划时应加宽行距和加大交通沟,行距在四米以上,交通沟留足10米。才能潮流畅通,达到养殖高产和保持优质。
一、介绍:紫莱的养殖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操作简单,不损饲料,生产成本低,收益高,风险较大的特点。贺友
二、加工:加工是紫菜养殖的重要环节,搞不好影响质量,事倍功半。埋拍举加工方法:每天割菜最好在早晨日未出时间,收割加工后当天晒干质量为佳,弯碧具体操作要做到"三洗二干","三洗"即第一次在海水中洗干污泥,再洗二次淡水,使叶状体清淡。"二干"一是干净除杂,二是再用脱水机脱水易于晒干。晒干后干品具有黑褐色光泽,有弹性,要求在22厘,园形无缺无洞。每公斤45页左右。
紫菜养殖过程晒网温度要求
叶状体出现于秋末冬初,直到翌年春末消失。因此,叶状体适应于较低温度。如条斑紫菜在0.5~18℃均能生长;坛紫菜适温还要高些。当海区水温超过20℃,紫菜叶片就发生腐烂。
紫菜是常见的食用红藻。滋味鲜、营养好,又有特殊的香蕈味而倍受欢迎。现代医学证明:紫菜确有防治动脉硬化及高血压之功效。
一.紫菜叶状体的生态
温度:叶状体出现于秋末冬初,直到翌年春末消失。因此,叶状体适应于较低温度。如条斑紫菜在0.5~18℃均能生长;坛紫菜适温还要高些。当海区水温超过20℃,紫菜叶片就发生腐烂.
光照:紫菜生长在中高潮线,是一种喜光性的红藻。光强在5000米烛光以下,随着光强的增加,生长加快;若超过5000米烛光,光合作用反而受抑制。每日光照3~9小时即可。耐干燥能力:紫菜叶片耐干性极强,生长在岩礁与网帘上的紫菜,退潮后即使被太阳晒干发脆,旦衡涨潮后仍能正常生活,一般每潮水干出2小时为好。
对水流、比重、营养盐的要求:紫菜喜欢生长在潮流畅通,有一定风浪的肥沃海区,在1.010~1.025比重的海水中均可生活,在缺氮肥的海区,紫菜色淡无光,叶片细长。
丝状体的形态与检查:果孢子放散后,遇到石灰质基质能伸出萌发管,溶解石灰质而钻入其内,生长成丝状体。
按照丝状体的形态特性分为:丝状藻丝期、膨大藻丝期、壳孢子形成期。生长在贝壳中的紫菜丝状体,要去钙后才能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常用的去钙溶液有:①5~7%醋酸海水液;②柏兰尼液:1%硝酸4份;85~95%酒精3份;0.5%铬酸3份混合而成。
培养室:培养室应坐北朝南,用开天窗为主要采光方式,天窗面积约占培养池面积的1/3~1/2,再开些侧窗便于同风。室内光线要均匀,避免直射光,最好用毛玻璃。苗种生产
培养池:以长方形为好。平养池只需20~30厘米深即可;挂养池深为60~70厘米。新建成的池,必须先充分浸泡去除碱性,才能使用。若小面积养殖,用木盆、塑料盆等作培养容器也成。
沉淀池:供沉淀、贮存海水之用,为使海水净化,要求黑暗沉淀1周为好。
附着基:丝状体生长的附着基,采用文蛤与牡蛎壳。洗净后,顶部打孔可相对串挂起来.洗刷和换水:采苗1周后,可用软毛刷洗刷贝壳上的浮泥、硅藻,并换水。以后,每半个月洗刷、换水一次。夏季海水蒸发量大,盐度增高,所以培养池必须适当加些淡水,以调节比重。
对温度、光照的控制:丝状体虽耐高温,但在室内培养,盛夏季节也要开窗同风,搅动池水,以利降温。条斑紫菜在28℃以下,坛紫菜在29℃以下。丝状体生长初期,4~5月,光照控制在1500米烛光左右;当丝状体布满贝壳,6月时可降到1000米烛光;7月下旬调光至500米烛光。在膨大细胞形成期,照光时间要缩短到每天8~10小时,采用黑色窗帘遮光,这样有利于壳孢子的形成,成熟。
施肥:丝状体生长发育需要施肥。主要是氮、磷肥。丝状体生长不同时期,对肥料要求不同,当果孢子钻入贝壳后,开始施肥,氮5ppm、磷1~2ppm;丝状藻丝后期,氮10~5ppm、磷2~5ppm;在膨大藻丝前期磷肥增至10~15ppm,氮减至5ppm;膨大藻丝后期磷肥用量增至15~20ppm,氮减至2ppm。
二.养殖技术
1.采苗用的帘子
竹帘:用废旧毛竹劈成竹片,编成长3米、宽1.5米的帘子,每40个为180平方米,合0.067公顷。竹帘成本虽低,但十分笨重,全人工采苗很不方便。
维尼纶帘:牢固、轻便、附着效果好,但成本较高。先将维尼纶单丝打成直径3~4毫米的绳,再编成网帘,养1公顷紫菜需337.5公斤的维尼纶绳。无论竹帘或维尼纶帘,新编成后必须在清水中浸泡20~30天迹档,除去有毒的物质。否则影响附苗效果。
2.网帘的规格
方格网:可分为菱形网与排球网格式。规格有1.2×5米、1.5×2米、2×2米等方格网;有
1.5×12米、2×8米等规格的长方形网。
条帘:优点是便利紫菜的采收,规格为0.75×2米、1×2米等。
养殖方式:
支柱式:将木桩或竹桩固定在适宜养紫菜的潮间带,网帘不随潮水涨落浮动.
半浮游筏式:整个筏架在涨潮时,可浮于水面,退潮后干露,用短支腿平稳地架立于滩面上。因网帘有一定干出时间,杂藻不易生长,对紫菜出苗、生长有利,所以普遍模州做采用。
全浮游筏式:这种方式与养殖海带相似,网帘一直浸在海水中。由于杂藻易繁衍,对紫菜出苗、生长不利,故现不大采用。
3.海区的选择
养殖紫菜的海区要根据朝向、风浪、底质、潮流等条件进行选择。
风浪与朝向:紫菜壳孢子放散、叶状体生长均需要一定的风浪,在保证养殖筏架安全的前提下,冬春季选择有西北风、东北风的海区。风浪小、潮流不畅的内湾,不适宜大面积养殖紫菜。
底质与坡度:为便于打桩、下筏、管理、收割等工作,选泥沙底、沙底或硬泥为佳。软泥或平坦碎石较差,凹凸不平的碎石底质,操作不便,影响养殖帘架的安全。养殖区潮间带滩面
坡度小,可增加养殖面积。
水质与潮流:养殖区海水以清净为佳。太混浊因沉积物多,影响出苗密度与紫菜质量。潮流畅通,紫菜附苗好,生长快,养成期长,收割次数多。潮流缓慢海区,紫菜生长、产量均差。潮位的选择:养殖紫菜选择适当潮位十分重要。潮位太高,紫菜附苗少,见苗迟,生长慢,单产低;潮位太低,敌害生物多,不利于半人工采苗,易附杂藻,提前衰老,管理、收割也不方便。选择潮位有两种方法:一种以干露时间为标准。凡在大潮汐,养殖帘(离滩面35厘米)干露时间2~4.5小时均可选用。另一种是以小潮干潮线为标准。把最后排养殖帘设在小潮线上下,冬季小潮有1~2天不干露,最上一排网帘设在离小潮线以上2/3的中潮带。前者可以插竹实地测量,后者可按农历初八、二十三最低潮线作准。坛紫菜耐干性强,选择滩位可适当高些;条斑紫菜耐干性差,养殖潮位应低些。
4.养成期的日常管理
白天退潮后,管理人员必须下海巡视,尤其是遇到风浪,更要加强防范。检查帘架:结扎修理松散、破损的帘架,重新编排被风浪挤在一堆的竹帘与网帘;修理或调换帘脚;纠正高低不平的帘架,使它保持在一个平面上。检查固定装置:检查竹、木桩和石砣是否移动,桩绠和浮绠有无磨损与断裂,发现问题及时调换加固。调整行距:经过一段时间风浪、潮流的冲击,绠索伸长,相邻行帘容易发生碰撞或翻架,要收紧浮绠,保持原有行距。放风、清洗网帘:养成阶段沿海常有8~9级大风,采苗早的还会遇到台风侵袭,应每天收听气象预报,注意天气变化,作好防护工作。风浪过大,有拔桩毁架危险,可把帘架抬到避风处,但要保持帘子润湿,带大风过后再搬下海;也可采取加固帘架或放松浮绠等方法防风抗浪。出苗与养成阶段污泥沉积,易造成紫菜萌发困难和腐烂脱落,所以要在涨潮时经常冲洗帘子,保持帘子干净。
三.病害防治
白腐病:叶片先变红,后变白,腐烂流失。此病发生在11~12月,主要是网帘受光不足、潮流不畅造成。只要适当稀疏网帘,移到潮流畅通处即可。
赤腐病:叶片红锈斑点,逐渐扩大腐烂。由腐霉菌引起。将帘子干露晒网可。此病主要是因海水沉淀、黑暗处理不充分,由微生物引起。壳面呈现黄色圆形斑点,开始出现在壳缘,逐渐向中央蔓延。
黄斑病:治疗用低比重海水(1.005)浸泡2~5天,也可用全淡水浸泡,使黄斑变成白斑;或用2ppm高锰酸钾液浸泡15小时。
绿斑病:开始紫菜有鲜绿色圆斑,不久中央变白穿孔,一般在高水温降雨期发病。可增加干露时间来防治。
泥红病:此病发生在高水温期,由微生物引起。壳面成片出现泥红色,有粘滑感并有臭味。治疗:尽量降低室内温度,保持同风良好;同时用万分之一的漂白粉溶液冲洗贝壳或用1.015低比重海水泡浸2天。
鱼类、水鸟的危害:黑鲷、海鲫等鱼类与海鸭吞食紫菜,可用网捕、鸣枪驱赶。
杂藻的危害:浒苔、石莼、硅藻等附着网帘,影响紫菜生长与质量,可适当干露或每隔4~5天洗一次帘子。若杂藻附着过多,可将网帘抬上岸晒1天再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