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常见病防治与治疗方法有哪些 鸵鸟常见病防治与治疗方法视频
时间:2023-09-08 11:14:35 作者:金玉良言 鸵鸟生病怎么办?
鸵鸟染上疾病怎么办?鸵鸟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鸵鸟染上疾局判病怎么办?鸵鸟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
鸵鸟染上疾病怎么办?鸵鸟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
一、曲霉菌病
病症:明槐病鸟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口流粘液,体温升高,毛乱,离群懒动,并常伴发屙痢等症状。
防治方法:①不饲喂霉败的饲料和不使用发霉的垫料。②用1:3000的硫酸铜液,作为饮水,连和3-5天。③用抗生素药物肌注。
二、白痢
病症:病鸟不思食欲,排便白色糊状,常有腥臭味,其精神萎顿,翅膀下垂,打瞌睡。
防治方法:①发现病鸟立即隔离,即时消毒栏舍,即时治疗。②口服强力霉素:每公斤体重约0.05克,兑水比例1克药品加水1公斤,灌服,每天一次,连用3-5天。③口服土霉素片,每次3-10片,每日3次,连和3天。④肌注605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亳升,每天一次。⑤肌注硫酸庆大霉素,每次用量20-40万单位,每天1次,连用3-5天。
space
space鸵鸟染上疾病怎么办?鸵鸟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鸵鸟染上疾病怎么办?鸵鸟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
鸵鸟染上疾病怎么办?鸵鸟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
图:鸵鸟
三、脚腿病
病症:病鸟喜卧懒动,行走不正常,严重时可有脚腿变形、弯曲、跛脚等现象。
防治方法:①雏鸟栏舍要用粗布垫地防跌伤。稍大时也激腊友只限于水泥地面活动,水泥地面要粗糙、防滑。②雏鸟要有足够的钙质食品,经常加入骨粉以及硒等微量元素。③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按1克多维兑水1.5公斤的比例,用7天停7天,连续3个月。④外伤严重的,可用抗生素类药物注射治疗。
四、新城疫
病症:病鸟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常咳出带血的粘液,眼肿胀,分泌物多,排便不正常,白色或黄绿色,有时可能出现一些神经症状。
防治方法:①新城疫的防制以疫苗免疫为主,1-2周令用LaSotaⅣ系或克隆30系滴眼滴鼻免疫,或肌注一次1系疫苗。②减少应激,按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营养调整饲料配方(蛋白质与能量比),在接种疫苗前后可在饲料中添加0.05%土霉素粉或适量的速补14以减少应激,增加免疫力。③应用饮水免疫时,要事先停水2-4小时,稀释疫苗的水质要好,水中应加入0.2%的脱脂奶粉作为疫苗的稳定剂。
鸵鸟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
鸵鸟的疾病会妨碍鸵鸟的生长,所以我们要做好鸵鸟的疾病防范工作。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鸵鸟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鸵鸟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鸵鸟巨细菌胃炎
(l)病原:本病病原暂称为巨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大杆菌,动物体内菌的形态要比体外培养菌大得多,姬姆萨和DiHOiuk染色良好。本菌能在MRS琼脂上生长,但菌体较小。迄今为止由于对巨细菌的研究很少,对其一些基本特性还不十分清楚,故在细菌分类学上的地位尚未确定。
(2)流行特点:本病在主要发生于1~8月份,且多在功日龄至6周龄的雏鸵鸟中发生、流行。目前仅知鸵鸟容易感染发病,尚未见有其他禽鸟类感染。
(3)临床症状:无特征性症状,仅出现有正常的啄食尺棚动作而不能吞咽食物,逐渐消瘦,体重下降,羽毛蓬乱无光泽,精神委顿,不活泼,生长停滞,最后卧地不起,衰竭死亡。
(4)剖检变化:心冠脂陵顷则肪明显萎缩,腺胃扩张并充满疏松的食团,肌胃空虚。腺胃与肌胃壁色淡,角质层软化并呈皱襞状且易剥离,皱璧上有弥烂灶和溃疡灶。病理组织学变化具有特征性;胃黏膜下固有层有炎性反应和出血点,并有异嗜细胞浸润,取胃黏膜下层深部病组织涂(触)片,作革兰氏染色或PAS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大量阳性杆菌。也可将病料组织作切片,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大量阳性大杆菌。
(5)防治措施:
①治疗:巨细菌在体外虽然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于体内治疗知效果却很不理想,这与胃内环境因素不能使药效进人深部组织有关。因此,有人建议,在饮用水中加人盐酸6毫升/升,同时加入新霉素和制霉菌素,连用数月有一定效果。据报道,两性霉素B用于饮水或拌料口服,也有效。
②预防:除认真做好日常的综合性卫生防疫工作外,更应严格做到:不从疫区(场、群)引进种鸟,甚至种蛋也不得引进;坚持定期检疫,及时发现疫情,以防病的传人蔓延;一旦暴发、污染,最好的办法是更换场地,重新建场饲养,原污染场经彻底消毒后,通过自然净化后再启用。
鸵鸟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鸵鸟胃阻塞
一、病因
一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例如日粮不恒定,时好时坏,喂饲不定时,从而造成过度饥饿,快速进食干草、异物、砂石等引起胃阻塞。二是突然更换饲料尤其是更换优质料,从而使鸵鸟过量进食而致病。三是垫料质次和使用不当,诸如长时用砂石子作垫料,或垫料中混杂碎塑料、铁钉铁丝、碎木等杂物,食后引起胃阻塞。四是鸵鸟存在异嗜癖,由此而食入大量砂石乎耐、铁丝、铁钉、碎木、碎布等异物引发胃阻塞。五是饲养环境、气候等异常,影响其采食行为,从而出现误食或异嗜。六是鸵鸟患有胃炎等疾病,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从而诱发胃阻塞。
二、诊断要点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季发病较多。6月龄内的育成鸟发病多。
病鸟通常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拒食,粪便干硬,喜饮水。继而精神沉郁,运步无力,头颈下垂,呼吸困难,卧地不起,最后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剖检时可见尸体消瘦,营养不良,腺胃和肌胃明显扩张,胃内充满大量砂石和异物,胃黏膜上有溃疡灶或糜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充血、出血,直肠内存有多量硬粪球。
三、防治措施
1、治疗对前、中期病例,可采用健胃、促进胃肠蠕动和刺激幽门开放等疗法。如取龙胆酊30毫升,大黄酊20毫升,速补-143克,用温水溶解、混合后胃管一次灌服,每天一次,连服3-7天。内服泻剂,液体石蜡200毫升,香油200毫升,混合后胃管一次灌服,每天一次,至好转为止。
此外,也可在胃部作人工按摩或驱赶走动等辅助疗法。必要时也可进行补液和防止继发感染等治疗。后期病例则无治疗价值,只能淘汰处理。腺胃切开手术,一般愈后都不良。
2、预防重点在于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养场环境安静、清洁、卫生,并对雏鸟进行正常采食行为的训练,防止异嗜癖形成。
鸵鸟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幼鸵鸟腿部水肿
钙磷不平衡
钙磷是构成骨组织的主要成分。鸵鸟在育雏期内,骨骼生长迅速,需要从饲料中摄取足量的钙与磷。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将影响两者的吸收,进而影响骨骼的钙化。长期饲喂这类饲料,会加剧骨的变形,表现为长骨弯曲,站立无力,甚至瘫痪。生产中,常有人误认为鸵鸟两腿单薄,难以支撑庞大的身躯,而在饲粮中添加过量的钙(如使用过量的石粉、贝壳类饲料及含钙质高的草料等),致使钙磷比例失调。另外,过量的钙也影响锌锰的吸收,后者也影响骨的形成,并造成关节肿大和滑腿症。有试验证明,雏鸟阶段,饲料中含钙量1.2%~1.5%,含磷量为0.6%~0.7%已经足够。也可在雏鸟饲料中,补充适量易吸收的锌和锰。
蛋白质和能量水平供给不当
由于人们对鸵鸟快速生长的期望和对鸵鸟不同生长阶段蛋白质与能量需求知识的缺乏,常有人盲目地给幼鸟饲喂“高档”精料,使幼鸟的生长速度过快,但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却未能同步,导致骨变形,站立不稳,甚至瘫痪。
维生素缺乏
幼鸟站立不起、瘫痪,也可由维生素缺乏所引起。表现为肌肉营养不良,乃至收缩无力,长时间卧地不起,继而加剧肌肉尤其是骨骼肌的退化。早期肌肉注射、维生素D、和硒,有显著疗效。维生素D直接参与骨的骨化,它的缺乏使骨质钙磷沉积受阻;的缺乏,导致趾骨卷曲。故维生素D和维生素B2的补充在实际生产中是很重要的。但维生素易受破坏,必须注意饲料的储存时间和条件,尽量使用新鲜的饲料。
鸵鸟饲养方法
场址选择及栏舍设计
新建鸵鸟场址选择非常重要,要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便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位置,土质以沙土或沙壤土为最好。因为沙土或沙壤土有较多的毛细管孔隙、透气和透水性良好,持水性小、雨后不会过分泥泞、易保持干燥。场区要能够提供充足而又清洁的饮水。选择场地时周围环境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鸵鸟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容易受惊和引起应激反应。因此,鸵鸟场周围环境要安静。场区周围最好绿化,使鸵鸟生活在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里,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生产潜力。
鸵鸟的选择
鸵鸟良种选择是建场的关键,是决定未来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非洲鸵鸟引入我国时间较短,现处于种群扩大阶段。由于国内各企业鸵鸟引种来源复杂,引进鸵鸟种质差异很大。所以,养殖户选购鸵鸟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选择种质纯、生产性能好的鸵鸟,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鸵鸟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红颈鸵鸟、蓝颈鸵鸟和驯养鸵鸟(驯养鸵鸟就是平常说的非洲黑鸵鸟),非洲黑鸵鸟具有体型紧凑,性情温驯,羽毛优良,性成熟早、产蛋多等特点,是目前饲养的主要品种。
选购鸵鸟时要注意系谱档案和血缘选配。系谱档案详细记录了鸵鸟的来源、品种、性别、年龄、双亲及自身的主要生产性能。可以据此了解鸵鸟的生产性能及血缘并进行合理的血缘选配。
另外,选购鸵鸟时要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观察。观察方法一般有:1、行为观察:健康状况良好的鸵鸟精神饱满,对外界刺激反应繁感,合群性强;
2、体表健康观察:健康鸵鸟的肌肉丰满,无裸露骨骼,全身各处没有伤残,步态平稳正常;
3、采食观察:健康鸵鸟食欲旺盛,当饲养人员走进栏舍时,会主动迎上去,等待采食;
4、粪便观察:健康鸵鸟便呈暗绿色,细腻消化良好,排尿量大,尿液透明,有少量白色盐。
鸵鸟的饲料供应
非洲鸵鸟是单胃草食禽类,其消化道完全不同于反雏动物,也不同于非反雏动物或家禽。鸵鸟没有牙齿和嗉囊;唾液中不含消化酶。食管直通腺胃,腺胃容积较大,能贮存采食的大量食物。胃的消化从腺胃开始。紧接着的是肌胃、呈球状。肌胃里有供消化的石子。另外鸵鸟消化道的最大特点是含有两条大的盲肠和很长的结肠,是鸵鸟进行发酵消化的条件。因此,鸵鸟的饲料吸收转化率是目前家畜中最高的物种。
鸵鸟饲养过程中精饲料供应可划为七个阶段,即雏鸵鸟(0-2月),小鸵鸟(2-4月),生长鸵鸟(4-6月),育肥鸵鸟(6-9月),后备鸵鸟(9-14月),维持(14-开产及休产)和产蛋鸵鸟。各阶段的营养水平要求不同,饲料的配比也不同。但都以食草为主。鸵鸟的食性较广,对各种牧草饲料和多种块根块茎类、蔬菜等均可采食。
鸵鸟常见疾病及防治
鸵鸟由于驯化时间不长,抗病能力极强,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饲养不当造成的疾病。首先要注意饲料的质量,防止鸵鸟因食用霉变食物而感染霉菌中毒。养殖鸵鸟饲料品质要求很高,霉变食物以及霉变原料对鸵鸟都是有害的。其次要注意青饲料纤维木质化问题,由于青饲料木质化严重,容易造成鸵鸟消化系统疾病。最后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鸵鸟外伤发生的可能性。
如何防治鸵鸟的腿病
说腿对于鸵鸟的作用十分重要,那么鸵鸟的腿病防治方法是什么呢?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鸵鸟的腿病防治方法。
鸵鸟腿病的防治方法
①防止新生雏鸟和幼雏的滑脱伤害
一是建议在出雏器塑料筐的底面铺上防滑垫料,如浴巾、擦鞋垫等,以防雏鸟发生滑脱伤害。二是雏鸟转入育雏室后,将两腿绑上绊绳,宽度以不影响活动为准,但不要太长,长了就起不到防滑的作用。2周龄后可解除。三是幼鸵的饲料槽以用铁槽为宜。
②平衡营养,控制生长要按饲养营养标准投料,使肌肉、骨骼保持均衡发育。防止肌肉增长过快,体高增加过多。雏鸵出壳后,体内的卵黄要经2周的时间才能吸收完毕,因此,在做源晌育雏初期不必再喂其他高蛋白饲料。
③保持饲料中适当的钙磷比例:
根据国外资料及有关专家推荐,雏鸟饲料中钙含量达到1.5%,磷含量达到0.75%即可。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为防止饲料中钙的不足,应在饲养场内设置一个装有贝壳粉的料盆,供鸵鸟随时采食以补钙的不足。二是贝壳粉以片状或颗粒状为好,这样的贝壳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贝壳中的碳酸钙与胃中的盐酸能有较长时间的接触,可析出游离钙而易于吸收。如贝壳粉在胃内停留时间短,随饲料进入肠道后很容易排除体外。据研究,饲喂粉状贝壳比喂片状或颗粒状裂羡的贝壳要少吸收20%的钙。三是不要用沸石粉代替石粉。有人认为沸石粉是补钙剂,可以代替石粉。实际上石粉含钙量为35%,而沸石含氧化钙仅有5%以下,钙的含量更微不足纯锋道了。
④适时调节维生素的用量
一是夏季要增加B族维生素的用量,夏季B族维生素消耗多,不及时增补就会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而发生腿病。因此,每年的5月至10月应增加B族维生素的用量2-3倍。特别是种鸟与雏鸟。二是冬季要增加维生素A和D3的用量,冬季雏鸟大部分饲养在雏舍内,在北方白天饲养在塑料棚内,因雏鸟不能直接受到日光的照射,皮肤内的7-氢胆固醇不能转化成维生素D3,而影响钙质的吸收,会使腿病的发病率增加,因此,入冬后应给受不到日光照射的雏鸟增加2-3倍维生素A和D3的用量。
⑤注意添加剂的使用和保管
一是要按推荐剂量使用添加剂,鸵鸟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是有一定限度的。缺少时容易发生疾病,对生长发育不利;但是有的矿物质多了也有不利的影响,如钙量过高会发生腿病,也会影响锰、锌的吸收;锰过量则会抑制精子的形成,影响受精率。二是添加剂要现用现配,由于多种微量元素或维生素混合在一起,其酸碱性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而影响效能。因此,添加剂要现用现配才能保证效能不受损失;配好的饲料应在3天左右用完为好。三是不要用鸡的多维素和矿物质预混剂喂鸵鸟。四是购置的添加剂最好保存在低温条件下,用过后包扎,并要严密扎紧。
鸵鸟腿病的类型
鸵鸟的腿病与肉鸡的腿病很相似,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腿扭转多发生于2-7周龄的雏鸵鸟。其特征是胫跖骨向外扭转,有的扭转达90度以上,多发生于左腿,很少有同时两腿发病的。病鸟常用一肢负重,病肢外撇,行走时拖地而行。该病病程发展很快,从出现症状起几小时内就会形成扭转。其发病原因不明,据报告大剂量投服维生素B6可降低发病率。
②软骨发育不良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跗关节的异常为特点。其特征是软骨不透明,软骨形状和大小不规则,未矿化和未血管化的软骨从生长板延伸到干骺端。其症状表现在胫跗关节上,引起跗关节肿大,因此也称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研究表明,高钙低磷饲料能增加本病的发病率。若饲料中含有高剂量的磷,也能发生本病。
③胫骨短粗症主要指软骨营养不良而引发的腿病。其特征是骨骺生长板发育受阻,长骨短缩,跗关节肿大、扭转、弯曲、扁平,最后致使腓肠肌肌腱脱离骨槽而形成滑腱症。一般认为当饲料中缺乏锰、锌、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胆碱、维生素B6及Bl2时,特别是缺锰时易发本病。
④佝偻病可见两腿外向(X型)或内向(O型),跗关节肿大,跛行,同时可见龙骨呈S型。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钙、磷、维生素D3或比例失调而引起的。其特征是生长板增厚,矿物质沉着减少,骨化受阻。
⑤滑腱症据文献介绍滑腱症的出现主要是饲料中缺锰而造成的,可视为缺锰的特异症,因而又称锰缺乏症。但从鸵鸟的临诊实践来看,滑腱症并不是缺锰的特异症状。因为有的鸵鸟场锰的添加量远远超过推荐量,但是滑腱症照样频繁发生。为此,滑腱症不是某种病因的特征性症状。
鸵鸟发生腿病的原因
①管理不周
机械性因素一是出雏机、育雏室的地面光滑,刚出壳的雏鸟由于腿脚还较软弱,常趴卧地上,当其站立活动时容易出现蹬空的现象,严重的能发生肌腱撕裂而导致腿扭转。二是育雏时使用塑料盆做料盆,塑料盆如果口径大,雏鸟采食时很容易掉进去,当其要逃出料盆时,由于料盆边缘光滑往往要挣扎撕蹬数次才能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也容易造成肌腱拉伤而发生腿病。
②营养过剩发育不均衡
有的鸵鸟场主盼鸟快长心切,除了喂给足够的蛋白质饲料外,还加喂鸡蛋、面包虫等,把雏鸟喂得又肥又重,但是两条腿的骨骼发育缓慢,因超负荷负重也能引发腿病。
③饲料配方不当
在饲料配方中钙含量过高,磷、钙比例严重失调,超过了推荐量数倍。同时锰、锌的含量也过高。
④添加剂保管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