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猪的用药方法有哪些 养殖猪的用药方法视频
时间:2023-09-07 16:53:55 作者:紫藤 养猪技术和方法
猪可以养在地势开阔、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建造猪圈时,要求有食槽、水槽袭并、粪沟、通风孔,使猪健康生长。在养殖过程中,还可以给猪提供红薯、土豆、玉米等食物,并定期打扫猪圈,避免养殖场所滋生病菌。
猪怎么养殖
1、选择场所
养猪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开阔、通风、阳光充足的场地,然后用水泥、混凝土、砖块在场地内搭建猪圈。在修建猪圈的过程中,要给猪配备食槽、水箱、排粪沟、通风孔。养殖前可以对猪圈进行清洗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2、提供食物
在养猪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科学地给它们提供食物。猪是杂食动物。在饲养过程中,可以给它们提供豆饼、玉米粉、维生素等药粉的混合饲料,以及红薯、土豆等根茎类食物。在饲养的过程中,还需要给它们提供无污染的水。
3、定期清理
在养猪的过程中,还可以定期清理圈舍,避免环境过迟并于凌乱,影响猪的生长。它最好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用扫帚将圈舍里的粪便和杂物清理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洗地面,并在猪圈里撒上生石灰,破坏环境中的细菌。
4、预防疾病
在养猪的过程中,可以定期给猪打猪瘟、猪丹毒、猪肺炎拍旦迹等疫苗,防止猪感染传染病。我们还可以在饲料中掺入维生素粉,或者在饲养过程中给它们提供水果、蔬菜等食物,提高猪的免疫力,使它们健康成长。
农家养猪科学用药常识
1.猪场如何使用预防药物
使用的预防药物种类很多,根据种类可以分为抗生素类、抗病毒类、防营养不良类、抗应激类以及防暑降温类。
对于一些传染病,可以根据猪场历年的疫病流行情况,在猪有可能发病的年龄和季节,或者在发病初期对相关猪群进行集体投放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可有效防止疾病的流行和消灭疾病。而对于饲料中营养元素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则可以在猪的不同发育阶段适量添加相应的微量元素,可以起到明显的功效。
猪群在转移、合群、长途运输时以及其他原因时,可引起猪群的应激性增高,而引发一些疾病,如腹泻、内分泌失调,甚至死亡,影响猪群的生产性能,这时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可以明显改善这一状况。在南方地区盛夏,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各种清热解毒、凉血的中草药制剂,可有效减少暑热给晌歼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
2.如何掌握科学的用药常识
有以下常识:(1)掌握正确的含服药方法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药的方式,可使药物不经肝脏代谢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快速缓解症状。
正确的舌下含药方法,应釆取坐位或半卧位,将药片咬碎后置于舌头下方,口腔干燥时,可饮少许水,以利药物吸收。含服后一般在2〜5分钟内生效,用药15分钟内不得超过3片,服药后最好休息15〜20分钟。
(2)掌握科学的服药时间冠心病患者最好在早晨起床后立即服药,也就是在心肌梗死容易发作之前服用,这对于治疗或预防冠心病都非常有效;对于有一定发作规律的心绞痛患者,宜将服药时间调整,使药效峰值水平的时间与发作时间相近。(3)掌握科学的药物保存方法药物保存不当,药物失效,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对于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片,应在避光、防潮的深棕色玻璃瓶内密封保存,随身携带应放在外衣口袋,避免直接与身体接触;对购买两周以上的药片,有条件者应放置在冰箱里(但不宜冰冻);各种药物应有醒目的标签,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切忌两种不同的药物混放在一个瓶内。(4)不要擅自突然停药、减药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病情得到缓解后,应根据医嘱逐渐减少或停药;发生心肌梗死后长期预后,若没有禁忌证应根据医嘱坚持长期科学服药。
3.谁有科学养猪方面的知识
猪的生活行为(习性)一、采食行为猪的采食行为包括摄食与饮水,并具有各种年龄特征。
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猪鼻子是高度发育的器官,在拱土觅食时,嗅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尽管在现代猪舍内,饲以良好的平衡日粮,猪还表现拱地觅食的特征,喂食时每次猪都力图占据食槽有利的位置,有时将两前肢踏在食槽中采食,如果食槽易于接近的话,个别猪甚至钻进食槽,站立食槽的一角,就像野猪拱地觅食一样,以吻突沿着食槽拱动,将食料搅弄出来,抛洒一地。猪的采食具有选择性,特别喜爱甜食,研究发现未哺乳的初生仔猪就喜爱甜食。
颗粒料和粉料相比,猪爱吃颗粒料;干料与湿料相比,猪爱吃湿料,且花费时间也少。猪的采食是有竞争性的,群饲的猪比单饲的猪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高。
猪在白天采食6~8次,比夜御伍间多1~3次,每次采食持续时间10~20min,限饲时少于10min,任食(自由采食),不仅采食时间长,而且能表现每头猪的嗜好和个性。仔猪每昼夜吸吮次数因年龄不同而异,约在15~25次范围,宴拆冲占昼夜总时间的10%~20%,大猪的采食量和摄食频率随体重增大而增加。
在多数情况下,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猪的饮水量是相当大的,仔猪初生后就需要饮水,主要来自母乳中的水分,仔猪吃料时饮水量约为干料的两倍,即水与料之比为3:1;成年猪的饮水量除饲料组成外,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温度。
吃混合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平均2~3次,吃干料的猪每次采食后立即需要饮水,自由采食的猪通常采食与饮水交替进行,直到满意为止,限制饲喂猪则在吃完料后才饮水。月龄前的小猪就可学会使用自动饮水器饮水。
二、排泄行为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这是祖先遗留下来的本性,因为野猪不在窝边拉屎撒尿,以避免敌兽发现。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猪是家畜中最爱清洁的动物。
猪能保持其睡窝床干洁,能在猪栏内远离窝床的一个固定地点进行排粪尿。猪排粪尿是有一定的时间和区域的,一般多在食后饮水或起卧时,选择阴暗潮湿或污浊的角落排粪尿,且受邻近猪的影响。
据观察,生长猪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约5min左右开始排粪1~2次,多为先排粪后再排尿,在饲喂前也有排泄的,但多为先排尿后排粪,在两次饲喂的间隔时间里猪多为排尿而很少排粪,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的排泄量最大,猪的夜间排泄活动时间占昼夜总时间的1.2%~1.7%。三、群居行为猪的群体行为是指猪群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作用。
结对是一种突出的交往活动,猪群体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接触和保持听党的信息传递。在无猪舍的情况下,猪能自我固定地方居住,表现出定居漫游的习性,猪有合群性,但也有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和欺生的好斗特性,猪群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
一个稳定的猪群,是按优势序列原则,组成有等级制的社群结构,个体之间保持熟悉,和睦相处,当重新组群时,稳定的社群结构发生变化,则爆发激烈的争斗,直至重新组成新的社群结构。猪群具有明显的等级,这种等级刚出生后不久即形成,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内,为争夺母猪前端***会出现争斗行为,常出现最先出生或体重较大的仔猪获得最优***位置。
同窝仔猪合群性好,当它们散开时,彼此距离不远,若受到意外惊吓,会立即聚集一堆,或成群逃走,当仔猪同其母猪或同窝仔猪离散后不到几分钟,就出现极度活动,大声嘶叫,频频排粪尿。年龄较大的猪与伙伴分离也有类似表现。
猪群等级最初形成时,以攻击行为最为多见,等级顺位的建立,是受构成这个群体的品种。体重、性别、年龄和气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体重大的、气质强的猪占优位,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占优位,公比母、未去势比去势的猪占优位。小体型猪及新加入到原有群中的猪则往往列于次等,同窝仔猪之间群体优势序列的确定,常取决于断奶时体重的大小,不同窝仔猪并圈喂养时,开始会激烈争斗,并按不同来源分小群躺卧,大约24~48h内,明显的统治等级体系就可形成,一般是简单的线型。
在年龄较大的猪群中,特别在限饲时,这种等级关系更明显,优势序列既有垂直方向,也有并列和三角关系夹在其中,争斗优胜者,次位排在前列,吃食时常占据有利的采食位置,或优先采食权。在整体结构相似的猪群中,体重大的猪往往排在前列,不同品种构成的群体中不是体重大的个体而是争斗性强的品种或品系占优势。
优势序列建立后,就开始和平共处的正常生活,优势猪的尖锐响亮的呼嗜声形成的恐吓和用其吻突佯攻,就能代替咬斗,次等猪马上就退却,不会发生争斗。四、争斗行为争斗行为包括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的活动。
在生产实践中能见到的争斗行为一般是为争夺饲料和争夺地盘所引起,新合并的猪群内的相互交锋,除争夺饲料和地盘外,还有调整猪群居结构的作用。当一头陌生的猪进入一群中,这头猪便成为全群猪攻击的对象,攻击往往是严厉的,轻者伤皮肉,重者造成死亡。
如果将两头陌生性成熟的公猪放在一起时,彼此会发生激烈的争斗。它们相互打转、相互嗅闻,有时两前肢。
4.养猪的基本知识,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场址的选择1.地形地势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2.交通便利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
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3.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4.场地面积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赶猪网为您服务,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5.养猪的常识
冬季养猪场保暖及驱虫最近气候变化较大,要注意猪舍保温,首先要知道各阶段猪的适宜温度,再选择合适的保温措施,还要确保保温措施能达到适宜的温度范围。
猪的大小是按体重划分的,不同体重的猪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初生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最高,随着体重的增加要求的温度越来越低。下面就按猪的体重介绍适宜温度和临界温度(℃):猪的体重(千克)低临界温度适宜温度高临界温度“临界”是指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时所需的外界条件。
猪的临界温度是在临界温度范围之内,猪可通过自身的调节机能来适应环境,环境温度超出了临界温度的范围,也就超出了猪只自身的调节能力,容易发生危害。从上面的温度范围可以看出看,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是29℃,高、低临界温度分别是31℃和29℃,范围很窄,说明初生仔猪的调节能力不健全,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
随着体重的增加,调节能力逐步增强,要求的条件越来越宽。猪场驱虫程序的具体步骤寄生虫分为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结节虫、鞭虫等)和体外寄生虫(如疥螨、血虱等),猪群感染寄生虫后不仅使体重下降、饲料转化效率低,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引起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猪场必须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一般的驱虫程序为:1、后备猪:外引猪进场后第2周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配种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2、成年公猪:每半年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3、成年母猪:在临产前2周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4、新购仔猪在进场后第2周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5、生长育成猪:9周龄和6月龄各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6、引进种猪:使用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7、猪舍与猪群驱虫消毒:(1)每月对种公母猪及后备猪喷雾驱体外寄生虫一次。
(2)产房进猪前空舍空栏驱虫一次,临产母猪上产床前驱体外寄生虫一次。8、驱虫药物视猪群情况、药物性能、用药对象等灵活掌握。
9、同时驱体内外寄生虫时一般采用帝诺玢、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混饲连喂一周的方法;只驱体外寄生虫时一般采用杀螨灵、虱螨净、敌白虫等体外喷雾的方法。10、采用一餐式混饲驱体内外寄生虫的方法,要隔7天再用一次。
6.在养猪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常识
一、杂交猪不能作种猪。
这是因为杂交猪虽然体大,体质好,生长快,但因为它的遗传性能极不稳定,作种猪用,其后代会出现严重的性状分离,如饲料报酬降低,生长速度变慢,抗病能力减弱等。所以杂交猪不能用来作种猪。
二、颗粒饲料掺水喂。饲养实践中有的养猪户喜欢将颗粒料加水拌成粥料喂猪,这是不科学的。
因为颗料饲料掺水后,其营养成分会受到严重破坏,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正确的方法是,先喂干料之后再饮水。
三、猪吃了就睡说明料好。猪有一定的生活习性,那就是吃料、活动、休息。
特别是40公斤以下的小猪,每天中午前后都要有一定的玩耍。吃了就睡可能是在饲料中添加了镇定剂(如氯丙嗪),猪吃这些饲料后,破坏了其正常生理功能,猪因麻醉而睡觉。
同时,镇静剂对猪机体会起到降低血压、降低体温和减少降心跳次数的作用,影响猪的正常代谢作用,并且镇定剂类药物在猪体内有残留,对消费者健康极为不利。四、饲料味浓质量好。
有些养猪户往往以饲料气味大小来评定饲料质量好坏,这样的作法是不对的。如当前市场有种叫***的添加剂,加到饲料中就显得鱼腥味很浓,提醒养猪户要注意到这一点,严防上当受骗。
五、猪粪便发黑说明饲料质量好。评定饲料质量好坏,要看饲料转化率的高低,粪便颜色正常情况下是由采食饲料所组成的成分和猪的消化吸收能力所决定的。
有些养猪户认为猪排黑粪的饲料就好,排黄粪的饲料不好,这是不对的。正因为人们存在这种错误认识,所以有些饲料厂家为了迎合养猪户的错误心理,在饲料中添加了对猪生长发育没有什么作用的物质,如硫酸铜,使粪便发黑,从而增加了饲料成本,使饲料价格大大提高,也增加了养猪户的经济负担,但对猪的生长发育却没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六、猪皮毛红亮说明饲料好。有的养猪户认为,猪的皮肤发红,饲料就好。
猪的皮肤颜色和毛皮的亮度,是由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多少来决定的,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有些饲料厂家在饲料中增加硒、铜的含量,使猪的皮肤发红,但猪肉中却残留了大量的硒和铜,食用这样的猪肉,就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七、猪咬尾营养不全。一般情况下,猪如果长期得不到必需的营养物质会出现异食癖,如食盐、蛋白质,或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但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这些物质都不会严重不足,不会出现异食的现象。猪咬尾的原因还有:猪群的密度过大、猪舍环境恶劣、光照强度大和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等。
咬尾猪多在10~40千克体重之间,体重在20公斤左右的猪咬尾尤为严重,哺乳仔猪或超过40公斤体重的猪极少发生。体重在10-40公斤阶段的猪,正是好玩喜斗的时期猪的唯一攻击武器是嘴,开始时咬尾是为了玩,当咬破见血时,就成了同栏猪的嗜好,多数猪对尾部出血的猪,出于好奇的心理,舔吮或拱咬,这是造成咬尾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现这种情况应对受伤的猪隔离,同时出生仔猪应进行断尾。。
7.养猪专业知识
1、喂杂种一代猪
当地土种猪虽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点,但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低。用良种公猪配当地土种母猪所生的苗猪称杂交一代猪,其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饲养效果好。因此,要在养猪户普遍推广公猪良种代,母猪地方化,苗猪杂交一代化的“三化”技术。
2、喂配合饲料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求,将多种原料配合在一起而制成的全价配合饲料,营养全面而不浪费,且日粮容积与猪的采食量相适应,饲喂效果好、料肉比低。配合饲料必须生喂,严禁煮熟,并拌成湿状料(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不可拌成粥料。
3、实行保护性养殖
i.改善猪舍小气候传统的土法养猪,猪舍内湿度、混度均顺其自然,导致夏秋高温多温,冬季寒冷,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长潜力。因此,夏秋季可在猪舍外栽植藤蔓类植物遮阴降温,冬季推广塑料薄膜暖棚养殖技术,不断改善猪舍小气候。ii.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接种
4、改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肥育
传统的吊架子育肥是把猪的育肥期分成几个阶段,按各个不同阶段采用精、粗结合进行催肥。此法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的生长需要,猪生长慢,周期长,出栏率低。如果改用断奶后的小猪到出售前的肥猪一直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并根据日龄的增加逐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的直线育肥,可有交地缩短育肥期,提高出栏率。
5、供给充足的饮水
猪体内1/3-1/2的重量是水,细胞代谢及各种生化反应都要有水的参与下才能进行。缺乏水则影响猪的食欲、消化和正常生长而降低对饲料的利用率。
6、适时屠宰
肉猪生长可分为幼猪、中猪和大猪3个阶段,各阶段猪每增重1公斤平均耗料量依次为2.5、2.9和5公斤,而且当体重达到90-100公斤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猪超过90公斤后越养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多,不足90公斤屠宰,虽然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屠宰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90-120公斤屠宰最合适。
有问题加分,找我?
养猪的方法与技术 养猪有哪些技术方法
1、选择场所:猪的养殖技术方法、在养猪时需要选择地势开阔、通风向阳的场地,然后使用水泥、混凝土、砖块在场地中建造猪圈,在建造猪圈的过程中,需要为猪配置食槽、水槽、排粪渗弊野沟以及通风孔,在养殖前可以对猪圈清洗消毒,保持环境的卫生。
2、提供食物:在养猪的过程中,可以科学的为其提供食物。猪属于杂食性动物,在养殖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其提供豆饼、玉米粉以及维生素等药粉混合的饲料,也可以为丛喊其提供红薯、土豆等根茎类食物,在喂食的过程中,还需要为其提供无污染的水分。
3、定期清理:在养猪的过程中,也可以定期的清理圈舍,避免环境过于脏乱,影响猪的生长。最好可以选择较为晴朗的午后,使用扫将圈舍中的粪便杂物清扫干净,然后使用清水冲刷地面,并向猪圈中撒上生石灰,消灭环境中的细菌。
4、预防疾病:在养猪的过程中,可以定期为其接种猪瘟、猪丹卜码毒以及猪肺疫等疫苗,避免猪患上传染性疾病,也可以在喂食时,向饲料中混合维生素药粉、或者为其提供水果、青菜等食物,提高猪的免疫力,使其生长的健壮。